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xinermeiwood.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xinermeiwood.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xinermeiwood.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xinermeiwood.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我是余欢水》剧改失败_LD体育直播官网在线登录入口

《我是余欢水》剧改失败


  《我是余欢水》是一部只有12集的电视剧,播出以来广受好评,被赞为短小精悍不注水,每集都是干货。从电视剧本身来看确实如此,从主角到配角,几乎每个角色都影射了一种或多种社会现象。

  这部剧改编自作者余耕的小说《假如没有明天》。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从剧情到角色都会增删或修改,何况这部小说本身只有8万字。所以《我是余欢水》尽管只有12集,但仍然增加了不少内容。

  不过电视剧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只把每个角色和剧情拆开来单看,更重要的是所有内容整合到一块儿之后,整体效果是否和谐、合理、符合逻辑。

  这部剧存在的问题是,改编后的角色和剧情单独看没问题,可是放到全剧里,要么不合逻辑,要么比较突兀,要么用力过猛,甚至让整部剧想表达的中心思想都改变了,整部剧由此显得很拧巴。

  剧中第一个增加的角色,也是最无厘头的,就是医院门口卖煎饼的大妈了。她无厘头在哪儿呢?医生不肯告诉余欢水具体病情,非要他找家属来;甘虹不肯来,余欢水就给煎饼大妈200元,让她冒充家属。

  医生告诉大妈余欢水得了胰腺癌,时间不多了。出了医院大妈就把200元还给余欢水,说是他得了绝症,这个钱不吉利。能看出编剧不想用“不忍心收钱”这么俗套的梗,但也要讲逻辑。

  如果其他人这么说能够理解,可是这位大妈,首先她老公就死于癌症。其次她在医院门口摆摊,进进出出的大部分都是病人,得绝症的也不少,大妈难道还先问顾客得什么病再决定是不是卖煎饼?

  何况医院本身就不是吉利的地方,让成天站在医院门口的大妈嫌弃钱不吉利,很荒唐啊。编剧就算想用连煎饼大妈都不待见余欢水的剧情来表达小人物的悲催,那也得合情合理不是?

  小说里媒体对余欢水的采访有两次,第一次是见义勇为之后,当时徐大炮还有同伙没抓住。所以警方极其注意对余欢水的保密措施,不允许媒体透露他的个人隐私信息和照片,以免他遭到报复。

  第二次是徐二炮等人被抓后,因为他们都背着人命案子,不会再放出来,所以这次不但不用隐瞒余欢水 的个人隐私信息,还请了他的前妻和孩子。

  剧中把两次采访合二为一,而且放到了见义勇为之后、被绑架之前。这次采访不但余欢水本人露脸出镜,连他的前妻和孩子都有特写镜头。余欢水还到处演讲,宣传的几乎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

  可问题是警方当时只抓了徐大炮一个人,案发现场视频又明明白白拍到逃了好几个同伙。警方这么高调宣传余欢水,是生怕徐大炮的同伙找不着他吗?这是褒奖好市民还是坑害余欢水呢?

  至于白主任这一个角色,他为了仕途隐瞒真相的行为演得很真实,没毛病。但是因为这段剧情本身就有硬伤,所以这一个角色只能是单独看挺好,但从逻辑角度来看的话,是不该存在的。

  小说里吕夫蒙就是单纯赖账,剧中吕夫蒙不还钱则是为了给老同学陈大壮出气——十年前余欢水骑摩托车载着陈大壮闯红灯出了车祸,陈大壮死了;余欢水为了逃避责任,对警察撒谎说是陈大壮开的车。

  编剧想用这个情节说明余欢水撒谎成性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说谎让他内疚,从而不自信,所以想通过说谎找回自信;但谎言往往被揭穿,还被人讨厌,于是更加不自信……最终形成死循环。

  但是由车祸撒谎引发习惯性撒谎,这其实是说不通的。人们往往有种补偿心理,某事第一次没做好,后面就要努力做好,以弥补第一次失败带来的挫折和沮丧,也就是俗称的找平衡。

  当然了,车祸这样人命关天的事,余欢水推卸责任也能理解。但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敢说他再也不说谎,但在诸如买牛奶、打电话、红酒价格等小事情上,他反而应该尽可能说实话。

  因为余欢水要证明,或者说自我催眠,他不是撒谎的人,以此降低车祸说谎带来的内疚与自责。可他却几乎事事撒谎,这只能说明他本来就是不诚实的人,没有车祸也会撒谎,二者是没有因果关系的。

  逻辑不通还好说,这个情节最大的问题是让余欢水从因为万事不顺而惹人同情的悲催角色,变成了品德不好所以活该过得辛苦的罪有应得之人。毕竟生活琐事的小谎言和人命关天的大谎言是有本质区别的。

  小说里梁安妮、赵觉民、魏广军三人只是混乱的男女关系,剧中则增加了三人组合谋贪污的情节。这段职场戏份本身挺好的,让剧情更为丰富,而不像小说里只围绕余欢水一个人,有点单调。

  但是编剧有点用力过猛,既不放过任何一个配角,又让余欢水参与到每个环节中。所以这贪污情节就不可避免地把余欢水扯进去了,让他从被三人组误会偷U盘的受害者,变成主动敲诈2000万元的加害者。

  这一下子性质可就完全变了,就算余欢水身患绝症,就算三人组不是好人,但这都不是他勒索敲诈的理由,这是犯罪啊!而且余欢水要把钱留给孩子,可一旦三人组案发,这些钱就是赃款,是要追回的。

  就凭三人组连个U盘都看不住,余欢水敢相信他们能一辈子不案发吗?那么他留给孩子的是临终父爱还是不定时炸弹?一旦案发,还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二次伤害。所以这步棋简直不能更蠢更臭了。

  再者说来,这是继车祸撒谎之后又一个道德败坏的行为,而且更甚——得了绝症就去犯罪不叫不得已,而叫破罐子破摔,报复社会。这越发让人觉得余欢水不值得同情、活该得绝症了。

  后来余欢水看似醒悟,让三人组去自首,也不是良心发现,而是他得知胰腺癌是误诊,死不成了,也就豁不出去了。也许有读者想说,他是梦到陈大壮,发自内心地醒悟了,其实不是的,且往下看。

  在得知误诊之后、梦见陈大壮之前,电视台的白主任只用“某企业赞助100万元”,就让余欢水欣然同意继续装病、到处演讲。紧接着是做梦,余欢水醒来后,先找吕夫蒙道歉,又去祭拜陈大壮。

  这些行为看似醒悟,但随后余欢水又去找栾冰然,谎称之前是药吃多了神志不清才说自己病好了,其实他只能活一个月了,所以临终关怀要继续进行。

  小说里余欢水直到绑架结束后才知道是误诊,剧中则改成被绑架前就知道了。我们先来看改编后的逻辑硬伤,余欢水是为了躲避器官贩子的追踪,所以想借由临终关怀的愿望出国避风头。

  但出国这个愿望没有通过,经过一番挑挑拣拣,余欢水选了蹦极和野营。可之前他去外地的小餐馆吃饭都被跟踪定位了,现在只去本市郊区就能躲开那些人?这不是扯呢吗?也太小看我国的网络运营商了!

  还有,除非面对嚣张到当街行凶的歹徒,否则当然是人多的地方才安全。余欢水只要再捱两天,等到警方抓捕器官贩子就好;那么找个人来人往、按下快捷键就能呼叫前台的宾馆住下其实是最安全的选择。

  结果他可好,带着栾冰然一个弱女子跑荒郊野外去了……这简直是没机会也要创造机会,主动给坏人提供行凶场所和时机,太蠢了。小说里余欢水就是单纯体验临终关怀,剧中显然画蛇添足了。

  再来看道德层面,临终关怀的各种花销都由公益组织提供。余欢水既然没生病,就不该再占用这份公益资源。想出国能自己买机票,可他非要巴着临终关怀的免费服务不放,这就让人呵呵了。

  所以梦见陈大壮醒悟了不再撒谎什么的就是个笑话,贪小便宜、骗栾冰然,余欢水做这一切顺溜着呢。继续装病和骗取临终关怀让他的形象差到了极点,越发引人厌恶了。

  因为余欢水开始勒索,三人组就要杀他灭口,做成他因为绝症而自杀的假象,选的方法是卸刹车螺丝。但是谁自杀会租台车把刹车螺丝卸了这么麻烦?还要拖上一个无辜的栾冰然,警察是傻子吗?

  更别提临终关怀才刚开始,余欢水就算不想活了也该在临终关怀结束后。不想体验临终关怀那他何必出来?而且就算他和栾冰然不知道刹车为什么坏,租车公司是傻的吗?收车后不检查车况?

  刹车螺丝被卸了这种一看就是人为的问题,哪怕租车公司的人脑子再笨,起码也要找栾冰然索要赔偿吧?更别提聪明点的人分分钟就能想到这里头有事儿,不报警还等菜啊?

  为什么小编一定要挑刺余欢水的负面行为,肯定有读者不以为然,觉得这是一部黑色幽默讽刺剧,最大的特色就是全剧没一个好人,所以余欢水的种种错误行为反而是看点之一,是精华所在。

  但是仔细思考就会察觉出不对劲,本文开头小编就说过,电视剧是一个整体,不能把角色和情节拆开单看。而余欢水这一个角色最大的不足,或者说不协调之处,就是他前后不一,时好时坏,无法定性。

  当然,人性很复杂,没有谁是百分百的好或者百分百的坏。影视剧中也不乏好事坏事都做过的主角,比如同样是正午阳光出品的《琅琊榜》,主角梅长苏也曾算计人心,殃及无辜,可是这些行为并不突兀。

  主角不是不能做坏事,但要有足够的铺垫来说服观众。而余欢水的行事风格恰好缺乏这种铺垫,前后根本衔接不上,显得很跳脱。而且还不止一次跳脱,甚至在同一性质的事情上也来回反复,忽好忽坏。

  小编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这种感觉了——现实新闻的反转。为什么现在的网民不愿意轻易站队?因为好多新闻最初的爆料并不是真相,当你急吼吼站队表态之后,事件迅速反转,自己就被打脸了。

  这种感觉没人喜欢,因为反转的不止是新闻本身,还有我们投入的情感。遭遇反转说白了就是感情白投入了,甚至要承认自己错了,自己很蠢。这滋味可不好受,所以才调侃说现在的新闻都要等三天再看。

  而《我是余欢水》这部剧就屡次反转,还反转得很生硬,让观众的情感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短短12集被驳了N次面子,到后面真是不敢轻易站队了,生怕又被打脸。

  这部剧还有一个问题——几乎每个角色的人设都被塞得满满当当,好的坏的,不管出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是不是合理,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这样演绎出来的角色性格并不是丰满,而是生硬甚至怪异。

  让人赏心悦目的陈列柜至少要有三分留白,每个角落都摆满物品的那叫储存货架,或者暴发户式的辣眼显摆。虽然这部剧只有12集,看似拍不了多少内容,但也应该有留白,干货满满并不等于生硬堆砌。

  就像小编前面提到,余欢水的撒谎成性和车祸没有因果关系,所以吕夫蒙这个为了给老同学出气才故意不还钱的设定就有点多余了。

  还有甘虹,一会儿是个关心孩子的好母亲,一会儿又对孩子非打即骂;一会儿被余欢水的见义勇为感动了,一会儿又去医院要他的救命钱……小说里对甘虹并没有太多的笔墨,电视剧想增加戏份可以。

  但还是那句话,要符合逻辑,要整体协调,而不是硬生生把所有负面的女性形象全堆到这一个角色头上。甘虹可以一边对孩子好一边对余欢水坏。但是对孩子又好又坏,对余欢水又好又坏,这就混乱了。

  最倒霉的是余欢水他爹,小说里明明是个怀念亡妻没续娶的好男人,而且还很关心余欢水。结果剧中楞给改成吸亲儿子的血养后儿子的坏爹,还去余欢水的公司大闹,面子里子都丢尽了。

  这样硬生生地加戏,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就像一桌全是大鱼大肉的宴席,看似豪华,但吃起来非常容易就腻了。满汉全席还讲究个荤素搭配,冷热拼盘呢,只知道堆砌肥甘厚腻并不是真正的美味。

  一部好的电视剧会让观众不自觉代入其中,与剧中角色共情,产生共鸣,看完之后自然会有酣畅淋漓的感觉,而《我是余欢水》却让观众不敢投入感情,更别提共情了。

  其他角色就不说了,只说主角余欢水。这样接地气的角色本来很容易引发观众的代入感——谁还不是个辛苦社畜?结果转眼他就满嘴跑火车,这让观众是继续代入还是嘲他活该?

  紧接着是楼上装修噪音和邻居遛狗不栓绳,又让观众同仇敌忾——谁还没遇到过几个奇葩的人?结果吕夫蒙又扔一记炸弹,合着余欢水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第二次让观众不知是继续代入还是嘲他活该。

  后来余欢水见义勇为,观众还是很宽容的——小毛小病人人都有,大是大非上能拎得清确实了不起!结果余欢水又去敲诈2000万和继续装病了,第三次让观众不知是继续代入还是嘲他活该。

  反转到这个程度,你说你怎么投入?喜欢谁?讨厌谁?相信谁?支持谁?不是所有出人意料的反转都精彩,为了反转而反转着实不可取。

  最后吐槽一个拍摄得不仔细的情节作为结尾吧。小说里余欢水见义勇为是和栾冰然一起买登山宿营设备时遇到的。徐大炮冲过来,栾冰然伸脚绊了他一跤,徐大炮自己摔倒,脑袋撞马路牙子上晕过去了。

  剧中是余欢水自己遇到,把装着泡面矿泉水的塑料袋抡到徐大炮的脑袋上,把他抡晕了。这就有点夸张了,一个壮年男人,被顶多2、3斤的塑料袋抡一下就不省人事?起码来个脑袋磕地面的特写嘛。

  而且小说里是碰瓷,讽刺意味更浓厚。徐大炮一伙唱念俱佳,趣味性和可看性也更强。不知道为啥剧中被改成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行驶,一点也不好玩。

  总之这部剧如果能精简一些,角色和剧情有少许留白,不把所有人都设定成负面形象,不那么满满当当,不什么都想表达的话,整体效果会更好。


相关产品

Relat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