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持续多日,户外活动成了“烤”验,很多人都恨不能能一头钻进冰箱里凉爽凉爽。可是,假如让你在冰箱的速冻室里接连待上半个小时,你还受得了吗?在近40℃的室外和零下20℃的室内重复“横跳”,又是种什么样的体会?7月31日,记者来到坐落港闸经济开发区的殷实冷库,体会了一把冷库作业人员“冰火两重天”的日常。
知道要去冷库,我特别套上了长款牛仔裤和长袖外套,选了一双厚底鞋出了门。可当冷库办理人员季建辉看到我时,榜首句话竟是“你只穿这些哪儿够!”他找出一件长及脚踝的棉大衣,让我进冷库前套上。
走去冷库的路上,一辆冷链车后厢门大敞,4名工人正忙着把一箱箱雪糕往车厢里码,靠门的两名女工套着冰袖,脖子上绕着毛巾,车厢里的两个小伙则打着赤膊。外面这般如火如荼,冷库的大门后边则是另一番现象。
季建辉扭动扳手,厚重的冷库门随之移开,白色的凉气扑面而来。疾步穿过眼前这团白雾,温度突然下降,视野逐步明晰。通道两头的墙面、脚下都结了一层薄冰,脚踩在地面上咯吱作响,顶上是结着霜的管道,令人一瞬间有了进到冰箱里的实感。
往里走,过道两旁简直全被冷饮占有,两名工人正把贮藏在这里的雪糕往平板车上摞。棉衣、棉裤、棉鞋、手套、帽子、口罩……这样的全副武装,印象中只在东北的天寒地冻里见过。和他们比较,只套了棉衣的我明显预备得不行充沛。举着手机站在原地拍照了一瞬间,手指关节、耳朵都冻得发疼,寒气从脚下往裤腿里钻,无法之下只能先回到室外慢慢。
冷库门再次翻开,一股热浪冲了上来。刚刚仍是天寒地冻,这会儿又是炙热暑气,近60℃温差带来的不适感不比在冷库里小。我的眼镜蒙上了雾气,眼前再次白茫茫一片,手机则通体冒着水气,拍啥都自带雾面特效。
脱下棉衣稍稍歇息后,有两个拖着平板车的人从面前通过,翻开了另一个冷库大门,我也跟了进去。
这是一对50多岁的夫妻,做了快20年冷饮批发生意,眼下是他们最忙的时分。当天进的1000多箱冷饮,都要搬到他们在冷库租的一个隔间里。妻子陈玉兰穿戴棉衣棉裤,把棉衣上的帽子也戴了起来,搬东西时还戴着毛线手套,“这行做长了关节不太好,不戴手套吃不消”。与她比较,老公顾建平的穿戴可称得上单薄,一件不算厚的夹克,手套也不戴,就徒手从车上搬了冷饮往隔间里运。“真‘结棍’(凶猛)啊!”听到我的感叹,老顾笑笑,说戴手套干活不利索。
确实,1000多箱冷饮不是小数目,在这样的环境里更得加速四肢,兵贵神速。“巧克力的还有吗?牛油果的拿到这边来……”冷库层高3米,大约能叠放十七八层箱子,要把冷饮依照不同种类对号入座,再一层层摞起来,两个人配合默契也要在里面干上2个小时。看着老顾爬上爬下搬货,我问他会不会越干越温暖,他摇摇头。冷库是密闭空间,待久了不光冷,还会头昏脑涨,两口子一般半个小时就出去换口气喝点水。
“夏天毛孔是打开的,进了凉气简单伤风。你快出去吧!”夫妻俩边干活边提示我。双手快没感觉的我没再要强,一溜小跑出了冷库,一看时刻,这次不过也才在里面待了10分钟。
殷实冷库共有3层,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容量2万吨,现在共出租给100多家单位寄存货品。有些租户自己不存在装卸工,就雇请在冷库“蹲活”的工人搬货。季建辉说,有的工人一天能装卸30吨货品,从清晨4点干到晚上七八点,要收支冷库几十次。为了减轻他们的担负,冷库配了叉板,整板入整板出的货品,直接在叉板上叠好整板运到冷库里卸下,出货时也不必一箱箱搬了。这样,作业量能削减三分之一,工人们在冷库里挨冻的时刻也随之缩短。
依据我市的疫情防控要求,寄存进口冷链食物的冷库施行专人专管、闭环办理。如皋小伙吴亚峰便是殷实冷库进口专区的“把门将”,除了他,任何人都不得随意进入进口区。一道栏杆,隔开了吴亚峰和外面的国际,咱们只可以站在10米开外远远看他。
每逢有货品进来了,吴亚峰就要换上防护服,开厢卸货、消杀后运到冷库里;有客户来提货了,再把货品从冷库里搬到车上。除了作业,他吃饭睡觉都不能脱离指定区域,这样“与世隔绝”的日子,现已持续了七八个月。
季建辉说,比起转移国产冷链食物,吴亚峰还多了一道消杀的工序。货品卸下车,需求一箱一箱独自平铺在地面上,消杀一遍后,再一箱一箱翻面持续消杀。对外包装的六面消杀完成后,还要拆包消杀一遍,然后再装进去。在近40℃的高温天里,穿戴防护服做完这套消杀流程,现已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但冷冻食物等不得,他来不及多歇息就要把货品再接再励地运到冷库里。
其实,除了像吴亚峰这样的第三方冷库进口冷链专区作业人员,在我市的各大进口冷链食物会集监管仓里,也有一群承受闭环办理、远离家人的“守仓人”。他们守护着千家万户的餐桌安全,用静静据守为这座城市织密了疫情防控网。
相关产品
Relat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