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纹饰精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栩栩如生、河南贾湖出土的七孔骨笛温润如玉、内蒙古翁牛特旗发现的红山玉龙造型生动……记者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的一个个展厅里徜徉,跟随着一件件来自中华大地不一样的区域不同年代的代表性文物,追寻灿烂辉煌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2023年6月2日,习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全面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在国博创建110周年之际,习专门给国博老专家回信,“我曾多次到国家博物馆参观,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国博馆长王春法表示,的温暖话语饱含殷殷期望,国博的老专家和所有都深受感动和教育,给全体国博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
王春法馆长说:“习给国博老专家的回信精神与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新要求相一致,体现了国博应该肩负的特殊使命和任务。国博作为珍族集体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重要公共文化机构,应该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中勇担重任。”
“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成为国博深入贯彻落实习殷殷期望的重要方面。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国博不断深化践行“不求所藏,但求所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让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在展览中把故事讲清楚、讲鲜活,让“来国博、看中国”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国博陈列工作部主任赵永向记者介绍:“国博目前已形成包含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在内的立体化展览体系。来国博,‘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复兴之路·新时代’等基本陈列总是深深吸引观众的目光,让人流连忘返,‘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国古代瓷器展’等专题展览,以及重大主题展、历史背景和文化展、精品文物展、考古发现展、科学技术创新展、地域文化展、经典美术展和国际交流展等临时展览也是许多观众必看的。观众在馆时间平均长达六七个小时。”
国博作为世界上中华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藏有143万余件文物。器物的丰厚展陈与文化的意蕴流长交相辉映,其中既有青铜冰鉴、金缕玉柙、四羊方尊这样惊艳世界的“重器”,也有炭化稻谷、精妙骨笛、精巧陶罐这样的“细物”。
一尊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的方鼎,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鼎身铸有精巧的饕餮纹,彰显出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出土于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的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器型硕大,形象逼真,釉色鲜明润泽,陶塑艺术精湛,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一只出土于江西万年仙人洞的红陶罐,胎质粗陋,器型简单,制作技术原始,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较古老的陶器,同时也是世界上较早的陶器;几粒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炭化稻谷,谷粒完好,距今约7000年,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较为成熟的水稻种植技术。
打开国博的官微,一条条观众留言感动人心,这是在聚光灯旁俯身凝视瑰宝的每一位国人内心升腾的文化自信,“在国博,借由众多的文物,我们大家可以直接触碰到历史宏大的轮廓,感受中华文明绵延跳动的脉搏”;“每一件物品都显示着人类智慧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凝聚着思想和温度。这里陈列的不单单是具象的物品,也是几万年的春夏秋冬”……这样精彩精辟的感悟感怀之语很多很多。
近年来,国博的“大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慢慢的变多的博物馆逐渐从冷门走向大众,慢慢的变成为网红打卡地、文化新“时尚”。
为了满足观众的热望,国博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特别是注重创新“活化利用”的方式方法。“近年来结合‘智慧国博’建设,国博在官网上推出79个虚拟展厅、150多个专题网页、130多部短视频。国博APP、小程序、智慧导览系统的开发,也让‘云端国博’、‘国博云展览’、‘国博云直播’成为常态产品。”国博新闻传播处处长余晓洁介绍说。如今,通过各类移动终端,观众在云端就能看到国博的文物藏品与精品展览,更方便快捷、直观、生动地“零距离”领略国博丰富的文物宝藏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滋养”,“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这是习的殷殷嘱托,也是国博的生动实践。参观国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更直观地认识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明,更深刻地懂得民族复兴为什么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更努力地奋进在伟大新时代,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它的空间设计时尚化,汇聚了生活化、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和国际化等都市文化休闲的特征,体现出人、书、空间与生活的四维融合;
它的数字管理系统智能化,具备了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既方便图书开架管理,又能满足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的融合阅读;
它的品质服务人性化,配置特色台灯、充电宝、轮椅、婴儿车、针线包、除颤仪等物品,读者可以免费使用,彰显“服务读者”的价值观念;
它的运营管理品牌化,“读者自助管理+志愿者服务+运营团队统筹管理”,保证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如果你以为,这样有颜值、又好用、受追捧的城市书房是个别的,那就错了。事实上,沈阳已建设完成26座城市书房、120间城市书屋,开放运营20座城市书房、108间城市书屋,总藏书达81.37万册,累计接待读者超千万人次,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现代文明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2021年开始,沈阳市着手建设城市书房、城市书屋。相继印发《沈阳市城市书房、城市书屋建设方案》、《沈阳市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推动各区选址遵循普遍均等、就近服务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利化。同时,立足不一样的区域的功能定位,依托现有空间资源和文化渊源,坚持“一园一策”、“一房一策”,积极探索“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公园”、“图书馆+景点”以及旧厂房改造等新路径、新模式,努力让城市书房、城市书屋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相互统一、生态与建筑的相映成趣。
如何高效利用城市书房、城市书屋,贴心服务市民?沈阳结合实际,设计采用了不同的运行模式:有政府投资建设、公共文化机构负责或采用购买服务方式运营管理的;有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建设、社会力量负责运营管理的;有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社会力量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这些灵活多样的运行模式,较好地保证了城市书房、城市书屋的良性发展,也给市民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效果是明显的。各具特色的城市书房、城市书屋,通过不断延展阅读空间的触角,打通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逐步实现全民阅读公共服务网络的全覆盖,成为沈阳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沈北新区“北汤城市书房”,位于北汤国际温泉小镇,市民可以在“竹林里”、“瀑布边”、“阳光廊下”边休闲,边看书;和平区“北岸书屋”,配有电子图书瀑布屏、电子阅读机、自助图书借阅机等数字化设备,读者能够轻松的享受数字阅读的方便和快捷;于洪区24小时“漂流书房”,设在银行自助存取款空间里,书房有专职人员对图书进行登记造册、整理消杀,让附近居民能“随心读、随时读”;皇姑区“知舍书房”主体建筑由集装箱搭建而成,室内空间设计私密而不局促,利用书架的间隔,无论坐在哪里都有书籍陪伴;沈河区“古城遇书房”藏书10000余册,中式园林的实景幕墙掩映古风桌椅、中式书架等微景观,读者仿佛置身中国古代书院书房之中;皇姑区“崇山书房”,结合当地景区特色专门提供主题书籍,集“借、阅、听、看”四位一体,是“可游览、可观赏、可休闲、可阅览”的主题书房……
今天,沈阳慢慢的变多的城市书房、城市书屋,嵌入商圈、社区、园区,公共阅读空间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午后,在这里喝一杯咖啡,静静地看一本喜欢的书籍,真是非常惬意。”一位在奉天工场城市书房看书的市民如是说。在今年年初的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辽宁省评估专家组认为:城市书房、城市书屋建设,“提升了沈阳市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水准,丰富了沈阳市的城市文化形象,加快了‘城市十五分钟阅读圈’的建设进程”。
“下一步,沈阳市将吸引更加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城市书房的项目中,探索可持续的服务运行模式,逐步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持续不断的发展网上服务等多种形式来适应读者需求。”沈阳市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同时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地方文化资源、馆藏资源,加强城市书房建设与全民读书活动融合,营造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习的谆谆教导,极大激发了全党全国全社会读书学习的热情。沈阳市把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建设城市书房、城市书屋的生动实践,使“城市十五分钟阅读圈”更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更加充足,全民阅读成效更加彰显。
时近夏至,一阵急雨过后,黑龙江边北极村,云雾缭绕、树木葳蕤,青草葱郁、生机无限。
沿着栈道向村内走去,中国最北最美邮局内人群熙攘、摩肩接踵。“我要把中国最北小镇的明信片给家人寄回去”,来自广东省中山市的王女士兴奋地说。第一次来“找北”的她被这里的青山绿水所陶醉,迫切地要把这份喜悦传递给家人。
北极村位于大兴安岭北麓的漠河市,素有“金鸡之冠”、“神州北极”之称,其所在的北极镇是我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城镇。
近年来,最北人家、最北哨所、漠河供销社等“北”字招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每年6—8月的旺季,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大家都愿意从这里寄出一张明信片给亲朋好友,表达一份来自祖国最北端的深情祝福。”中国最北最美邮局的一位营业员一边不停地在明信片上盖着邮戳,一边对记者说。
除了“最北”招牌,北极村还因为什么这么火?漠河市副市长、北极镇党委书记文竹给出的答案是:“得益于党的兴边富民好政策,得益于习给我们指引的发展趋势。”文竹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我们北极村这两点都占了,有什么理由发展不好?!”
北极村党支部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抓发展,按照提出的“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求,以党建领航乡村振兴,深挖“北”字文化,坚持在保护生态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全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康养等产业,让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首先是村子变美了。”漠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凌旭介绍说,“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大家一起搞村庄绿化、村内亮化、村容美化、环境净化,现在的北极村是绿在景中,美在村中。”
环境一变,北极村的优势更加显露出来。冰天雪地时来“找北”,体验极寒的凛冽;炎炎夏日时来“找北”,体验夏季里的舒爽。乡村游、生态游、界江游、冰雪游让游客流连忘返,实际做到了冬夏两热、一年四季游客不断。
2017年3月,新婚的小邱夫妇从厦门来到北极村度蜜月,他们被这里皑皑白雪覆盖下宁静的村庄吸引,在进一步的了解中,又被大兴安岭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激发,决定留下来开办一家体现当地特色的民宿。6年过去了,小邱夫妇的民宿已有1000余平方米、8个风格各异的房间,可同时容纳20人入住,并获批2019年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如今,他们的民宿已成为北极村民宿示范样板和展示北极村民俗的一个窗口。
“小邱夫妇不仅经营自己的民宿,还带动帮助村民一起发展民宿。”走在北极村民俗街上,指着一座座极具地域特色的民宿,村党支部书记刘存生对记者说,“我们不仅要让村民富起来,还要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营造一个最北方的家。”
谈及民宿经营的变化,民宿老板鲁红满脸幸福地说:“以前我们开的家庭宾馆60元一间都愁没人来住,现在300元一间都一房难求了!”在镇村两级的支持推动下,北极村民俗街上涌现出20余家精品民宿,独特的家装设计风格、浓厚的文化气息,成为北极村一道亮丽的风景。“旅游产业慢慢的变成了我们的龙头产业了,乡亲们靠着民宿、农家乐接待游客,闲暇时卖卖绿色农副产品,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刘存生向记者介绍说。
图为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麓漠河市北极村的北极流动党员驿站。 黑龙江省漠河市委宣传部供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是发展乡村产业。如今,村民们靠着生态旅游产业,收入翻了两番,人均收入近3年增长17.4%,达3.17万元。村民们说,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同时,北极村党支部还积极培育壮大“北极甜瓜”、“北极雪菊”等特色旅游服务产品,全力发展冷饮厂、啤酒厂等立村富民产业,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条,更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致富路。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党建领航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强劲力量。走进位于游客密集区的北极流动党员驿站,一块红色LED留言屏引人注目,“我爱您,亲爱的党”、“我在最北方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等一句句肺腑之言,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对党的深情表达、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美好祝福留在了北极村。
“这个驿站成立于2017年,是专门为流动党员服务的工作点,目的是让‘党员流动到哪里,组织覆盖到哪里,活动开展到哪里,作用发挥到哪里’。”北极镇流动党员驿站党支部宣传委员张可心介绍说,“我们以‘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激励自己的思想和行动。2019年,北极镇流动党员驿站党支部在这里成立,25名在北极镇工作创业的流动党员依托驿站,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在北极村有了共同的‘家’。”
小驿站、大堡垒,流动党员驿站的建立是北极村依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缩影。在北极村党支部带领下,全村围绕“最北红坐标·致富排头兵”党建载体,以兴边富民的实际行动和我们就是最前沿的“守门人”的豪情,坚守祖国边防安全,展现北极村“扎根北疆、为国戍边”的家国情怀。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北极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进党建工作与兴边富民融合发展,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生态旅游打造成“龙头产业”,把冷资源变成了热经济,美了乡村,醉了游人,富了村民,稳了边疆。
车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一头扎进绿的海洋:连绵的山、流淌的水、摇曳的竹,披翠盈碧。一眼望去,深浅不一的绿,恰似层层涌动的浪,澎湃着勃勃生机。
此情此景让很多人想不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开矿采石,余村长年笼罩在烟尘中,虽然靠“卖石头”致了富,但山变成“秃头光”,水成了“酱油汤”。余村的困局正是当时浙江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开启了之江大地万千村庄的美丽蝶变。
作为最早启动“千万工程”的村庄之一,余村痛定思痛,决定关停矿山,调整发展模式。然而,矿山关停造成了集体经济与百姓收入双双下滑。正在举棋不定的时候,2005年,习来到余村考察,充分肯定了余村的做法,果断明了地说,“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给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余村也由此努力修复生态,保护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0年3月,15年后再访余村,习感慨:时间如梭,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这次来看完全不一样了,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包括城市现代化,也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之后,要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更加美丽的乡村。相信余村的明天会更美好,祝乡亲们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勉励的话语,深深印在余村人民的心里,源源不断转化为奋斗的动力。
一村富了不算富,一起富才是线年起,“千万工程”步入“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新阶段,余村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表示,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余村应该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跳出余村发展余村、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局限、带动周边乡村实现共同富裕——就像当年余村人关停矿山转身发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今天的余村人又开始了新的“突围”,着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路径,让发展空间更大、产业更新、活力更足。
余村要变“大”,该怎么变?安吉县画出了3个发展圈层:设定“小余村”为乡村现代化样板建设区、余村(山川)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大余村”核心建设区、“天山上”(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为“大余村”延展区。今天,沿着余村出发,串联起周边村庄的余村大道已经全线贯通,沿线美丽乡村、景区景点串珠成链,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余村还把旅游集散中心搬到周边村子的中心区块,让周边村民共享余村的“流量”。
在“大余村”里的银坑村,曾经的茶农袁育兴致勃勃地装修老屋,开起了亲子民宿,得益于银坑村良好的基础设施、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毗邻余村的优势,“五一”刚开业,就一房难求。“我们坚持‘小余村’宁静致远、‘大余村’风起云涌,努力形成发展一张图、管理一体化,共通共融、百花齐放新格局。”安吉县委常委、天荒坪镇党委书记贺苗说。
2023年4月,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举行“生活之外”青年市集活动,为青年人才搭建起合作交流的平台。图为青年市集活动现场。 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2年初的一个晚上,天荒坪镇党委班子成员聚在一起,大家集思广益,讨论热烈,从晚上7点一直到第二天早上4点,最终决定,以余村的名义面向全球招募合伙人,通过全新的合作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一个小乡村,怎么会发起全球合伙人招募令?”这份气魄、这个格局,深深吸引着远在上海工作多年的安吉小伙陈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2022年,陈喆携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余村印象图书馆创办了“美在余村”国漫茶咖零售空间。“起名‘美在余村’,是希望把国漫美学带到乡村,把中国动画的传统美学与绿水青山的自然美结合。”开业不久,这家零售空间就成了网红店。慕名而来的年轻人徜徉在有着浓郁国漫风的文创产品中,让淡淡的茶香伴着清风飘荡。
向远眺望,草坪天幕下,几位音乐制作人弹着吉他、创作着新歌;竹林环绕处,插画师勾勒着自己的“诗与远方”;潺潺溪流旁,设计师团队进行着头脑风暴。绿水青山中,事业与情怀比翼齐飞。余村正在打造3000个自然工位,吸引设计师、程序员等“只要有电脑和网络就能工作赚钱的人”。“离开了高楼大厦的格子间,背靠着青山、面朝着田野,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敲键盘的节奏都更轻快了。”“90后”短视频创作者张航说。
如今,信步余村,目之所及皆青春。青年人才社区、青创基地、美术馆……从产业到人才到运营,时尚新赛道汇集了年轻的梦想与热情。一名上海游客在打卡时感慨地说:“城市有的,余村都有;城市没有的,余村也有。”
新空间、新产业、新活力。“千万工程”实施20年,开辟了乡村振兴的新境界,如今余村的新变化,也正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的生动展现。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以“千万工程”为有力抓手,余村用勇气和干劲,让朋友圈慢慢的变大、越来越年轻,“拼”出了一张“活力满满”的奋斗图景。新时代的余村故事是这样澎湃而炽热、激荡而朝气、幸福而美丽。
相关产品
Relat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