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xinermeiwood.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xinermeiwood.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xinermeiwood.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xinermeiwood.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徐州非遗传承人刘振苏:让更多人爱上“陈井面塑”_LD体育直播官网在线登录入口

徐州非遗传承人刘振苏:让更多人爱上“陈井面塑”


  将面粉调制成面团,然后上锅蒸熟变成彩面。彩面弄好后,利用雕刻工具,经过点、切、压、按和挑等一系列手法,做成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这就是徐州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睢宁面塑的制作的过程。今年35岁的刘振苏,是睢宁面塑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我爷爷和爸爸都是做面塑的,从小我就很喜欢中国民间传统文化。”35岁的刘振苏一边摆弄着手里的面团,一边跟记者聊天。

  刘振苏是徐州睢宁人。从小,他就看着爷爷和爸爸捏面塑,那时候他还不了解什么是“陈井面塑”,更不了解什么是非遗。他回忆说,初中时,他就独自捏出了一组人物,受到了老师的表扬,那时候面塑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大学他学的是厨师专业,因为从小接触面塑,所以在食品造型方面比别人更“手巧”。大学毕业后,他去了天津,在当地他遇到了很多手艺人,心中又燃起了做面塑的想法。随后,他开始系统地投入到面塑的学习中。2018年,他回到老家徐州睢宁,沉浸地学习和研究面塑。2023年,他被评选为第五批徐州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睢宁面塑代表性传承人。

  “面塑作品不仅需要技法纯熟,对手艺人的细心程度也要求极高,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日复一日的勤加练习。”刘振苏坦言。制作面塑作品,大致可分成两步,第一步是制作彩面,首先选用面粉,根据一定的比例调制成面团,混合颜料后上锅蒸熟变成彩面,静置一段时间。彩面制作完成后,第二步是利用雕刻工具,经过点、切、压、按、挑等特殊手法,将面团制作成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或动物形象。

  “《悄悄话》是我最喜欢的一件面塑作品。”刘振苏指着陈列柜中的作品说。这幅作品的灵感来自初中课本中的一幅配图,内容是一个小女孩给爷爷说悄悄话的场景。从前期构思到后期制作,刘振苏用了15天左右。他说,整个作品的难点就在于竹筐,当时他用面直接搓成小细条,编好后发现容易塌掉。他偶然发现把很细的铜丝裹在面团中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大部分人对面塑都是抱着传承的想法,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刘振苏有了创新的念头。一个七夕节的前夕,刘振苏的朋友突然把女友照片发给他。当时他还很诧异,原来,朋友希望他能够准确的通过照片用面塑的手法把女友“捏”出来。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经过整夜赶工,刘振苏第二天将捏好的面塑给朋友寄过去了。没想到朋友收到后很满意,打电话跟他说,捏出来的面塑简直跟女友一模一样。这件事也给他带来了启发,他开始大胆尝试,把平面的婚纱照片转换成三维立体面塑。这个创新之举,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欢。现在,他经常收到别人寄来的婚纱照,想让他帮忙做成面塑。他说,能用面塑的形式帮大家记录甜蜜瞬间,自己也有种满足感。

  如今,刘振苏还在老家成立了“陈井面塑工作室”,教村民面塑制作技艺。在姚集镇第二小学,刘振苏成立“面塑名师工作室”,把面塑课程加入学校社团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魅力,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

  刘振苏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面塑销往全国各地。2023年,共销售村民创作的面塑达100多万元。刘振苏对现代快报记者说:“以后我还会带着面塑作品走进学校、走进群众家中,让大家认识面塑、感知面塑,把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


相关产品

Related Products